每年冬春
是生蚝的收获季节
也是蚝肉最肥美的时候
沙井蚝肉肥满雪白?
无泥沙杂质

get√
你知道一只沙井蚝的用处有多大?
它被制作成
蚝油?蚝豉?蚝罐头
作为“宝安四宝”之一的沙井蚝
有着丰富的身世故事和民俗文化
戳视频→?
一只沙井蚝的美食之旅由此开始?

异地养殖创水产奇迹
从宋代开始
沙井的先民就在海边的滩涂上插杆养蚝
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
明清时期
沙井的养蚝产业更是兴盛
民国年间
沙井蚝已远销东南亚
上个世纪90年代
由于传统农业淡出及水域的污染
沙井蚝生产日渐式微
沙井人便探索了异地养殖的新路子,将沙井蚝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台山、汕尾等地。


陈沛忠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
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陈沛忠介绍:“台山的海域没有受到污染,温度、浮游微生物、水质都与沙井蚝原产地一致,最重要的也是咸淡水交汇,是生蚝最喜爱的生长环境。通过沙井人的技术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养殖出的鲜蚝的品质与真正的‘沙井蚝’并无二致。目前,沙井蚝虽然都是异地养殖,但沙井蚝的加工、市场和文化都原原本本地留在了沙井。”
陈沛忠认为,沙井蚝异地养殖创造了水产奇迹。养殖过程中,严格采用沙井蚝的技术标准,同时,为了保证沙井蚝的本土特色和技术优势,所有异地养殖的鲜蚝均运回沙井,在沙井进行后期加工和制作。
镇海湾里的
沙井蚝


“蚝豉发财”寄托美好
生活期盼 ? ? ?
沙井蚝实现异地养殖后
沙井便成为了主要的蚝加工基地
大部分生蚝在台山打开起肉
再送到沙井深加工

沙井水产公司内
设置了
蚝罐头生产线?
蚝豉生产线
现代化蚝油生产线



工作人员陈秩棉在封罐车间紧张有序地忙碌着,水产公司内的这条蚝油生产线日均生产蚝油5000~6000支。


据其介绍,煮蚝使用的是专门的螺旋式蒸汽煮蚝器,加工熟蚝所得的蚝汤用来生产蚝油。
煮蚝时,蚝的鲜汁溶解于水,再经过慢火煨制,才能得到浓缩的蚝油,这是最传统而古老的方法。

蚝油是粤菜的重要调味品,许多传统大菜都离不了蚝油,比如蚝油生菜、蚝油冬菇、蚝油牛肉等。很多时候,沙井人还用蚝油来煮煲仔饭。

蚝式腊味煲仔饭
“广东人讲究好意头、好彩头,逢年过节,‘蚝豉发财’‘发财就手’等意头菜非常受欢迎。”陈秩棉介绍,“蚝豉”谐音“好事”,吃了蚝豉,好事连连。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多的是承载了沙井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
蚝豉
在水产公司的晾晒场上,七八个蚝肉用竹签串成串,一排紧挨着一排,整齐地平铺在竹筛上,微风一吹,蚝肉的鲜味扑鼻而来。面对晾晒场上个大饱满、色泽金黄的蚝豉,陈秩棉介绍起了蚝豉的晾晒过程。

沙井蚝豉可以分为生晒蚝豉和熟晒蚝豉:每年冬前(冬至前后至农历春节前)收获的鲜蚝通常洗净后,用阳光直接生晒的方法制成生晒蚝豉;
而冬后(农历春节后)收获的生蚝则通常制作成熟晒蚝豉,先把生蚝在锅里煮熟,再进烘炉内烘烤两至三个小时。

“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喜欢吃鲜蚝,因为做法多样,口味丰富,而我们老一辈则还是喜欢吃蚝豉,用于煲汤、煲粥,两三味已足矣。我们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将记忆中的味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”陈秩棉说。



沙井因蚝名扬四海
沙井成就了“沙井蚝”
沙井也因蚝而蜚声海内外
沙井蚝不仅仅是让人垂涎的美食,更是沙井、宝安乃至深圳特色风光物态、民俗风情的代表和象征。

提到沙井蚝,就不得不提到位于沙井大街的沙井蚝文化博物馆,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,其中藏有1000多件(套)展品,一一讲述着沙井蚝民的生活和历史。

陈沛忠不仅是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,还是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沙井蚝民生活习俗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在推广蚝文化方面一直不遗余力,至今仍亲自担任沙井蚝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。

“沙井蚝业的发展离不开祖祖辈辈的努力,我们有着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,形成了种蚝、挒蚝、搬蚝等传统工序。”每一次讲解,陈沛忠都格外认真,他认为这是作为老蚝民传承海洋文化、农耕文化、岭南文化的职责所在。


2019年底,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更是被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授予“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”称号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,了解蚝文化。

在沙井,像陈沛忠一样跟蚝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蚝民还有很多,他们对沙井街道每年一度的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都特别期待,这一节日不仅全面展现沙井蚝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,更带来了无限的商机。
今年的沙井金蚝节
将于12月27日在蚝乡湖公园开幕
快来沙井一起
品蚝、听曲看戏吧

金蚝节开幕当天
还有一场与“沙井蚝”有关的文创盛事
等你来参加
“重新发电:沙井蚝乡新生”艺术展
展览主题 ??
重新发电:沙井蚝乡新生
展览地点 ??
深圳宝安沙井蚝乡湖公园文创展馆
展览时间 ??
2020年12月27日-2021年1月3日

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
“千年蚝事”部分为文献展
从生态、人文、创新、产业四大维度
提炼出蚝业的十个发展关键词
“蚝事成双”部分,有14位艺术家展出共计20件艺术品。他们将传统的蚝业生产资料予以艺术化再创造,或把相近主题的遗留文物与新创艺术品共同展出,或现场创作。
部分展览作品
饶凯玉《蚝乡记事》刻纸组



《蚝乡记事》刻纸组画共有14幅画面,详细展示了蚝业生产的全过程,倾注了饶凯玉对蚝文化的热爱。她的作品多以人物为主角,通过人物生动的行为来反映现实中的生产生活;场景刻画细致入微,具有艺术创作和民俗记录的双重价值。
郭梦代表作《城市剪影》


郭梦的代表作《城市剪影》探讨和反思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,并尝试描绘未来城市的愿景和更多可能性。
王曜一 静态和动态影像的组合《重构系列》



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去重构世界,因为摄影技术可以给予我们超越普通人类的视角以及视野。蚝是来自大海的馈赠,而它也是“海洋”这一概念的一种凝结,所以王曜一想重构我们熟悉的蚝,让这个常见的事物,展现出不同的一面。
泽健《柏林苍穹下》


他的代表作是在2020年曾参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《柏林苍穹下》,作品试图用影像探索柏林的真实城市性格,不仅仅聚焦人物,而是纳入城市的细节,采用大量强对比光影效果,记录人物随机介入环境而展现的自由形态。表象冷静,实则暗涌。
展览现场
必定会带给你更强烈的艺术冲击
12月27日,等你来!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
宝安在行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