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曾经这么跟我说过,他宁愿吃翔,都绝不吃鲱鱼罐头。这玩意儿真的那么令人难以接受吗?
据说,鲱鱼罐头号称是“世界最臭的食物”。
之所以那么臭,因为罐头制作者会将刚打捞上来的鲱鱼放浓盐水中温火煮,再装入罐头中自然发酵。在这个过程中,鲱鱼黏稠多汁,臭气也因鲱鱼发酵而膨胀,罐头被撑的鼓包,欲将破裂。
曾经,吃鲱鱼罐头还在网络上成为挑战项目,许多网红博主和明星都曾试过。但大多数人都以失败而告终。
但如此惹人厌的腌制鲱鱼,在荷兰却是一道传统美食。荷兰人吃腌制鲱鱼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。
在中世纪欧洲,宗教氛围极为浓厚,基督教规束着绝大多数民众。其中,斋戒就是最重要宗教活动。当时的民众在四旬斋的40天内全部斋戒。
此外,每周至少两天常规斋戒日。在宗教斋戒的日子里,鱼就成了重要的肉类替代品。
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肉能刺激人类的欲望,而鱼是低脂肪食品,能够帮助人类思考和忏悔。而且高脂肪肉类价格贵,只有中上层人才能消费。普通平民以谷物为主,吃不起肉,但也需要补充营养,大西洋鱼类产量极高,鱼肉便宜。
因此,鱼成为底层老百姓的肉类替代品。而鲱鱼是各大渔场最主要的鱼类,也被誉为“穷人的牛排”。
荷兰地处北欧低地,大部分是沼泽地,领土狭窄贫瘠,海岸尽是沙丘,经常发生水灾,仅适合草地生长,当地收获的粮食不够养活老百姓,因此聪慧的荷兰人把目光转向大海。
资源丰富的北海渔场鲱鱼众多,荷兰人充分利用鲱鱼资源,鲱鱼业使荷兰得以称雄欧洲。
1358年,荷兰北部一渔村中的威廉姆·伯克尔斯宗发明了腌制鲱鱼的方法。他特制了一种小刀,去鱼头,剖鱼肚,取内脏,只留胰腺。这一巧妙的方法开始大规模推广,成为荷兰人腌制鲱鱼的一项技术。
经过处理的鲱鱼保存期会变长。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节约了成本。撒网、捕捞、开膛、清洗、撒盐、装桶,整个流程一蹴而就。
1400年,荷兰开始制造捕鲱船,这种特制的渔船体积大,能够抵抗北海暴风雨,装载能力也很强,为渔民提供了足够的处理空间。
1519年,查尔斯五世颁布了第一部处理国家鲱鱼事务普通法。直到19世纪,这部法律仍有效。
荷兰鲱鱼常出口东欧。1500年,该地区进口的鲱鱼一半来自荷兰。
如今,荷兰人仍保有食用腌制鲱鱼的习惯。他们吃鲱鱼的时候直接搭配洋葱生吃。这外人看来非常野蛮的吃法,却是荷兰人保留了几百年历史的传统。